為加快形成導向明確、精準科學、規范有序、競爭擇優的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,綿陽市人社局主動作為、突出重點,指導組建“綿陽工匠技能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研究院”,扎實推進職業技能評價體系改革,探索出一條職業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。
鑄造高技能人才培養“綿陽路徑”
由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發起,集結省市縣三級技能大師工作者和行業專家,有效整合綿陽技能人才培育專家資源,成立了“綿陽工匠技能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研究院”。綿工匠院依托綿陽市公共實訓基地“共建共享”功能,有效搭建技術交流平臺,整合資源及技術優勢,備案通過了四川省第三方職業技能評價機構,設立實操考核場地26處,理論考場4處,各類設施設備896(臺/套),共計開展了29個職業46個工種的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認定工作,實行“精準化”職業技能建設整合提升,實現技能人才培養精細化、尖端化、頂層化。
構造覆蓋技能人才評價“綿陽模式”
建立下沉式促產模式,在有條件的高校、企業、行業協會、社區等建立“綿陽市某某工種技能大師研究站”,完善了綿工匠院和研究站兩級組織建設,逐步通過大師講堂、企業問診、絕技展演、帶徒傳技等方式打通大師、人才、高校、企業、社區、協會六位一體的互動通道,發起跨專業、跨行業的融通促學、促產新模式。
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,建立了12個標準化考場,實施統一標準化考試(核)方式,涵蓋鄉村振興、智能制造、社會大健康、新興產業等主要工種(職業),實現“網格化”培養完整鏈條。
開創技能等級評價體系建設新局面
探索推進“互聯網+”技能人才評價考核規則,培養各行業技能人才,努力實現技能人才培養全覆蓋,建立人才評價新機制;制定統一考核規范、技能培訓標準、考前復習大綱,實現考核標準、培訓標準、復習大綱有機統一;建立標準化考場,實施標準化考試,采用智能人證對比、考核現場全程視頻錄像、統一考核模式,理論考試全面機考等多種手段建立公平公正的標準化考場環境,確??己艘幏缎?、嚴謹性,提高證書含金量。
下一篇:人才創業園持續放大“強磁場”效應